大洋新聞 時間: 2013-11-06來源: 信息時報 作者: 成小珍 主持人在互動環節詳細給市民講解“廣東名菜”。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
  信息時報訊 (記者 成小珍) 食在廣州,名不虛傳!昨日,“羊城學堂“走進文化公園,帶領眾街坊回憶老廣州的老味道、講述新味道。廣東省老字號協會秘書長範依萍表示,“食在廣州”要帶出“新味道”,老字號目前十分重視創新,包括菜式創新、服務創新,例如,力爭既留住老顧客,又吸引新生代。
  老字號既要傳統也要創新
  廣東省老字號協會秘書長範依萍、廣州市綠茵閣餐飲連鎖有限公司物流加工中心廠長文茂國應邀到場,和眾街坊暢談“老廣州·新味道”。
  廣州人愛吃、會吃,“食在廣州”美譽早已傳遍全世界,廣州餐飲老字號實屬功不可沒。作為城市發展和歷史變遷的見證者,餐飲老字號既是廣州經濟發展的輝煌縮影,也是城市商業文化價值的歷史沉澱。時代變遷,“食在廣州”如何帶出“新味道”?老字號在未來如何繼續做大做強?
  範依萍表示,老字號、老菜式要生存,既要保留傳統,也要積極創新。包括菜式創新、服務創新,適應社會需求,生活需求。拿廣州一些老字號來說,近年來推出了過年盤菜外賣服務,這就是一個很好適應市場的營銷新手段,讓街坊在家中,也能吃到老味道。
  綠茵閣作為連鎖式經營餐飲名企,目前正朝老字號的目標邁進。文茂國稱,綠茵閣註重從食材的源頭抓質量,所有餐飲企業在甄選供應商時,經過嚴格的挑選和評審。企業與供應商建立起完善的追溯系統,從源頭上狠下功夫,確保出品的高質量。當談到如何保持和繼承風味時,文茂國表示,企業制定了規範的配方、配方工藝、生產工藝、包裝工藝和產品標準。一百多家門店加工出來的食品都是同一個口味,使好的風味得到保持和繼承。
  懷念老味道期盼新味道
  伴隨著“老廣”一代代成長,許多餐飲老字號已成為市民跨代的集體回憶,縱使經歷門店裝修、員工替換以及菜式更新等一系列的企業自身新陳代謝,依然保留著一份濃厚而又熟悉的“老廣州·新味道”情懷。
  白切雞、冬瓜盅、桂花扎、老火湯……互動環節,“廣州名菜逐個數”,隨著數種廣州西關名饌“搬”上講臺,認菜式,說做法,眾街坊對老味道的熱情一下被“點燃”。
  街坊王姨認出一道菜,白切雞。她說,白切雞有好幾種做法,可以隔水蒸後斬件;可以入水浸,三起三落,原汁原味,骨頭都有味道。桂花扎、不少街坊表示有些陌生。這道美食要用鹹蛋黃、瘦肉、鮮鴨腸等,做的時候依次按鹹蛋黃、瘦肉、肥膘、瘦肉、雞蛋皮、鴨腸的順序從裡到外捲緊。
  “很有意思,很回味”,街坊梁耀坤告訴記者,他早上來公園玩,看到有討論“老廣州·新味道”,就馬上參與了,“這個話題好,十分感興趣”。在他看來,如今的食材不同以前,比如雞、肉、魚,產出的時間比較快、老街坊們既懷念老味道,同時也希望有新味道的出現,“與時俱進,我們也要有新認識”。
  紅菱藝術團送精彩演出
  嘉賓訪談、互動之餘,“羊城學堂進社區”還送上了紅菱藝術團的精彩表演,該團表演的舞蹈《紅紅火火》、鼓樂《超越夢想》,贏得了陣陣熱烈掌聲。
  本次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、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主辦,荔灣區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等承辦。荔灣區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是荔灣區總工會於2009年率先成立的廣州市第一家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。目前,荔灣區餐飲行業有946家,職工數7939人。已建立工會組織有851家,會員數6633人,初步形成餐飲行業工會聯合會組織網絡體系。
  據悉,年內,“羊城學堂進社區”精彩活動將陸續有來。
  知多D
  由廣州市委宣傳部、廣州市社科聯會主辦的羊城學堂,自2007年正式啟動,至今已成功舉辦近500場。作為一個面向社會公眾的公益性學習平臺,羊城學堂在普及科學知識、傳播先進文化、促進創建學習型社會和文明城市,為增強廣州市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,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“城市名片”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。
  “羊城學堂進社區”,將學堂的”觸角“延伸到更廣闊的社區。今年的“學堂進社區”,突出參與性、互動性及體驗式活動的特點,結合民生關註熱點及百姓的需求,以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,推出系列活動深入街區、企業和學校,通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、學者就百姓最關註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和權威的探討、分析。
    (原標題:街坊懷念老味道期盼新味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p46kpgk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